综合物理实验室成立于2002年,主要分布在武汉大学一校区物理楼的一楼和六楼,其中一楼部分为样品制备试验室和微结构分析室,六楼为样品物性测量和分析室,总面积547平方米,拥有仪器设备达 67台套,设备总值达 1000 万元。本实验室现有专兼职教师17人,实验技术人员4人。
综合物理实验室主要承担面向物理、材料物理、电子科学与技术系各专业高年级学生开设的综合型、研究创新型实验课,其内容由各学科的最新科研成果转化而来,与学科发展紧密相连,是联系科研与教学工作的纽带。该课程为选修课,各学科专业学生可跨学科选修,以提高学生综合创新素质为主线,通过以学生为主,教师为辅的实验教学方法,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。
目前综合物理实验室可开设以下17个综合试验,各实验项目如下:
序号
| 实验项目名称
| 实验学时
|
1
| 低维ZnO纳米结构的生长、表征与离子掺杂改性
| 36
|
2
| 磁控溅射制备纳米复合薄膜材料
| 36
|
3
| 凝聚态物理电磁性质的研究
| 36
|
4
| 金属体材及纳米薄膜材料的制备、表征和性能测试
| 36
|
5
| 功能陶瓷及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、结构与性能研究
| 36
|
6
| 二维、三维或准周期光子晶体的设计与干涉制备
| 36
|
7
| 光学信息实时显示、记录、存储和处理
| 36
|
8
| 微孔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正电子寿命谱测量
| 36
|
9
| 穆斯堡尔谱效应在固体材料中的应用研究
| 36
|
10
| 纳米颗粒膜的制备及其三阶非线性的程控测试
| 36
|
11
| 极性颗粒物质在液体和外场作用下的自组织行为的实现与调控观测
| 36
|
12
| 微流控技术在细胞标记和选择中的应用
| 36
|
13
| CMOS运算放大器的设计、仿真和版图实现
| 36
|
14
| 模拟信号的采集与处理
| 36
|
15
| 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应用
| 36
|
16
| 硅平面器件的制作与性能表征
| 54
|
17
| 材料与器件性能表征
| 36
|
2.教学形式与要求
①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和兴趣爱好选作其中之一或二进行。可根据实验课题的大小或难度来确定两人或单人为一个实验小组。
② 综合实验只确定大的实验课体,而不设定具体实验或设计课题。由老师与学生共同拟定实验或设计课题。课题选定后,由学生自己完成实验或系统设计方案,教师给予方案的审定和理论、技术指导。当学生选定实验方案后,要确定实验计划,教师据此来检查学生的课题完成情况。实验完成后学生要写出论文形式的实验或设计报告,字数不低于10000字。教师根据学生实验表现,课题的难度,完成情况综合给予评分。
③ 实验采用全开放式,总学时一般为72(或54)学时,不规定具体时间、不规定次数、不规定学生,学生可以随时到实验室来做实验,随到随做,如果人数过多则需预定;但规定各组学生的数据、中间结果的存放,规定各组必须完成的累计实验时间。使实验室从周一到周日、早上8:30到晚上22:00都可以对学生开放。
3.师资队伍
实验室主任:熊锐 教授
